头灯照过来,绿莹莹的豌豆苗因为露水折射泛起白光。乡民余华蓉与别的9位乡民顶射灯、戴手套,下田采摘起豌豆尖。原野幽静,“咔嚓”“咔嚓”声此伏彼起,那是豌豆苗嫩茎被掐断宣布的动静。蹲下仔细看,豌豆叶片缀满细微露水。
“鲜,太鲜了!”记者不由得慨叹,一起下田测验掐了几根。身旁的乡民徐继凤急速支招:“太细的不要、没尖尖的不要、烂叶子不要。”她们四肢利索,几句话功夫又掐了一把。死后白色塑料箱里,刚掐下来的豌豆尖被码放得整整齐齐。
天逐渐亮了,好像没那么冷了,田里气氛开端活络,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。
“知道哇,现在豌豆尖火得很!”66岁的谭周英先挑起话头。她说的“火”,是指四川文旅之前给哈尔滨“回礼”豌豆尖,让这种北方不常见的绿叶菜遭到热捧,被网友亲热称为“四川心尖尖”。
“地里好东西还多哦。”余华蓉接过话茬。以樊池村为例,眼下地里种的还有儿菜、生菜、油菜等,这些蔬菜销往成都各大超市,乃至卖到北京、上海等地。不只种菜赚了钱,采摘蔬菜的乡民也增收不少,豌豆尖采一斤给一元,她们一天最多能挣200多元。
7时45分,天已大亮,记者这才看清这片豌豆田长势。整块地有2亩多,被掐完的豌豆苗杂乱无章地倒伏着,再过十来天它们又将生出新茎,又一批豌豆尖能够上市了。广汉的豌豆尖一向要种到3月,之后这片土地会被从头翻耕、平坦,然后种上水稻,收完水稻后再种蔬菜。
樊池村坐落广汉市稻菜现代农业园区,这种“菜—稻—菜”的轮作形式十分遍及。记者正常采访的这片豌豆田由村里栽培大户苟小山承揽,他说,轮作最大的优点是增收。他总共承揽180多亩土地,“稻菜轮作”可保证每亩地产粮1200多斤,再加上栽培两季蔬菜,“一亩田、千斤粮、万元钱”的方针成为实际。
放眼广汉,地处“天府粮仓”核心区,在抓果蔬特色产业的一起,当地一直紧盯粮食生产。上一年广汉累计产粮32.4万吨,同比增加3.04%。
太阳又升高了一些,田间弥漫着泥土混合豌豆尖的幽香。8时许,四川琥萃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世伟带着团队来到田间,预备直播卖豌豆尖。他泄漏,最近直播间探问豌豆尖的外省朋友渐渐的变多,“都问是不是送哈尔滨的同款。”
主播何星径自走到田间开播。不到半小时,他卖了436元的豌豆尖,有几笔订单来自东北。为保证新鲜,樊池村一切寄到东北的豌豆尖都用保温棉盖好并填充冰袋,发货后3天即可出现在冰冷北方地区的餐桌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