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记者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,一款型号为DPET-100的创新医疗器械PET/CT日前通过注册审批,获得市场准入和对外销售的资质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科学家团队发明的全数字PET/CT获准进入临床造福民众,并以突破技术瓶颈的方式打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,成为中国高端医疗仪器开发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。
作为数字PET发明人,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谢庆国感慨万分:“过去,GPS(GE、飞利浦、西门子)创造的PET产品在重大疾病的精准诊疗中作出了杰出贡献,也形成了成熟的技术体系。完全跟随GPS的技术路线,能够让产品开发的风险大幅度的降低,但可能始终只能做一个跟随者。”
历时19年,谢庆国团队艰苦耕耘,终于走出一条全新的数字PET技术路线,从根本上避免了知识产权风险。
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简称,这是一种生化灵敏度极高的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。PET在恶性肿瘤、神经系统疾病、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、疗效评估、病理研究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。由于涉及核物理、电子、材料、精密制造、生物医学等诸多学科,技术门槛高,其关键技术和设备市场主要为少数跨国企业垄断。
前述PET/CT装备,使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PET技术,以“全数字”和“精确采样”为本质特点,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模拟电路,从源头上颠覆了传统PET的技术路线。
数字PET团队核心成员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肖鹏介绍,数字PET是一个全新的事物,涵盖了从原理、系统到应用的整个创新链。产业链覆盖从闪烁晶体这样的关键材料,到SiPM这样的核心器件,再到数字PET探测器这样的核心部件,最后到动物全数字PET科学仪器以及临床全数字PET医疗设施这样的系统整机,以及基于仪器的科技服务,形成了一个创新闭环,在技术上不容易被任何人“卡脖子”。
业界一致认为,首台临床全数字PET/CT的取证上市,有可能是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形成一个标杆应用,从而进一步带动稀土闪烁晶体材料、新型光电器件、高端软件等产业链的发展。
据介绍,中国癌症患者生存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,在于癌症的发现和治疗不及时。数字PET比传统PET能更早更精准地发现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种病灶,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发现癌症的时间能大幅提前。对患者而言,这不仅是几万与几十万治疗费用的区别,更是生与死的区别。
38岁的鼻咽癌患者罗先生是此前参与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之一。专家利用数字PET为其进行了预后评价,尽管图像显示鼻咽癌已基本痊愈,但却发现了癌细胞在肩胛骨、肋骨和股骨的转移,正是这次对癌细胞的早期发现和精确定位,让他获得及时治疗。目前,罗先生身体已基本康复。
事实上,PET数字化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它能发现更小的肿瘤病灶,实现早诊断早治疗,其高度模块化的设计,还带来了研发快、搭建快的优势。此前不久,首台脑部专用全数字PET已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装机,这台设备正是在临床全数字PET/CT的基础上仅用了3个月搭建而成的。
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张祥松称,大脑是人体最精密复杂的器官,数字PET的脑部成像结果,充分显示其超高的生化灵敏度,在脑科学探索和阿尔茨海默氏症、帕金森病等脑部疾病研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。
曾与谢庆国团队合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嘉缵认为,在最近的国际环境中,形势也倒逼着我们要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,在关键领域、“卡脖子”的地方下大功夫,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。数字PET从关键材料、核心元器件到系统整机全部为中国自主研发,正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代表性成果。
“长久以来,PET的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国际巨头手中。如今,国产全数字PET拿到市场准入后,最关键的就是得尽快量产、做大做强,在大规模应用中逐渐完备数字PET这条全新的技术路线,让国产的高端医疗器械能够早日造福民众。”倪嘉缵满怀期待地说。
谢庆国表示,数字PET出生在中国,是国家扎实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结果。“虽然新技术、新产品从小众认知到大众认可有个漫长过程,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更是如此,但慢慢的变多的决策者和科研主体、市场主体愿意首试中国创造、助力中国创造。”他说。